2022-03-08
国际油价大涨,怎么办?国家发改委最新回应
2022年3月7日上午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、林念修、胡祖才围绕“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”介绍情况。
俄乌冲突对能源供应的影响可控
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,近期俄乌冲突升级,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冲击,国际原油、天然气价格进一步攀升。由于中国原油、天然气外采比例较高,会受到影响,进口成本客观上会有所抬升。但总体上看影响是可控的。这是因为,中国一方面是能源消费大国,同时也是能源生产大国,因此能源供应总体是有保障的。中国原油、天然气进口来源已经多元化,而且长期合同占比很高,只要各方按合同履约,进口能够保持总体稳定。
同时,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,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,清洁能源的快速增加也将有效对冲和减缓外部影响。过去一年,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,清洁能源的占比提高了1.2个百分点;在过去一年的全国发电量中,来自风电光伏的发电量占比提高了2.2个百分点,国家发改委将采取综合措施来缓解输入性通胀的影响。
如何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,具体说就是“三个着力、一个守好”,着力增加产能,着力加强储备,着力保供稳价,坚决守好民生用能底线。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两个字,一个“增”、一个“稳”。“增”就是增产能、增产量、增储备、增供应,“稳”就是稳进口、稳价格、稳预期。落实好这些措施,我们有把握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,而且在这个过程中,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。
中国不搞“大水漫灌”式强刺激
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,实现5.5%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,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,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。不搞“大水漫灌”式的强刺激,注重精准有效可持续,在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,能够有效避免大家所担心的投资效益下降、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等负面效应。在实现今年增长目标的实际工作中,将更加注重重大决策落地见效,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统筹协调,更加注重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。
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物价平稳
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指出,总的来看,中国经济韧性强、市场空间大,政策工具箱丰富,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生猪产能充足,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,完全有条件、有能力、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3%左右的CPI年度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。今年1月份,中国CPI同比上涨0.9%,大幅低于美国7.5%、欧元区5.1%的水平;PPI同比涨幅回落至9.1%,也大幅低于欧元区20%以上的水平。
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。
一是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,今年将稳定播种面积和产量,做好化肥保供稳价工作,加大玉米、大豆保供稳价工作力度。
二是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,保障能源安全。
三是做好重要矿产品保供稳价工作。加大铁矿石等国内勘探开发力度,加快矿产品基地建设,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,强化进出口调节。
四是紧盯市场动向,依法加强市场监管。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,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、囤积居奇、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,特别是对资本恶意炒作,将予以坚决打击。
五是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,兜牢民生底线。
能源供应总体有保障
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,中国一方面是能源消费大国,同时也是能源生产大国,因此能源供应总体是有保障的。
我国有条件、有能力、也有信心、有办法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。
一是着力增加产能。大力推进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,大幅增加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,统筹增加各类发电有效出力;大幅增加油气勘探开发投入,推动油气增储上产;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,保持煤炭产量在合理水平。
二是着力加强储备。加快推进2亿吨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,新增50亿立方米以上储气设施,推动全国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达到3亿千瓦以上。
三是着力保供稳价。充分发挥能源中长期合同的作用,对涉及民生和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用煤用电用气,实现中长期合同全覆盖。
四是坚决守好民生用能底线。坚决做到非极端情形不限电、不限气,极端情形限电不拉闸、限气不关阀。
新基建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
对于今年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作,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,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。
加快重点领域项目建设。着力实施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和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;加快打造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,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、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建设。推进“十四五”规划已明确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落地、加快实施、加快建设,及时启动一批预研项目。
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。要留足空间,给足政策,加足马力。
服务“双碳”战略,推动绿色发展。强化节能,着力减排。推动5G设施、算力资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统筹布局,支持更多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能源富裕的西部地区转移。